山东行业网>国内 > 正文

工匠汇·第三届“北京大工匠”|王超:百米高空吊运不差毫厘

2023-07-05 09:48:53 来源: 中工网

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机械管理员王超的颧骨处有一道清晰的分界线,眼睛以下的皮肤被晒成黝亮的古铜色,这是他常年戴着安全帽从事户外塔吊作业留下的印记。今年,他被选树为第三届“北京大工匠”,荣誉背后是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和坚守责任的无悔付出。在17年塔吊的职业生涯中,本着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原则,王超不停努力着,追求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资料图】

吊运物料构件多达5座“鸟巢”用钢量

上下百米如履平地,常年在没有任何光照遮挡的高空作业,王超的面庞泛着黑红的光亮,这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更老成一些。1990年出生的王超16岁就参加了工作,塔吊上不到一平方米的“方寸空间”,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爱的舞台。

“我来自河北承德的一个农村家庭,那时候干塔吊司机就是为了谋生。”王超说。他在工作和学习上非常刻苦,在从事塔吊行业的17年里,练就了操控塔吊“稳、准、快”的技术本领。

王超2012年进入北京建工三建公司,他执着地与艰苦工作环境相随,与冰冷的起重设备相拥,与嘈杂的机器轰鸣声相伴。17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累计工作时长达到五万多个小时,楼上楼下吊运的物料和构件多达55万多吨,相当于建设5座“鸟巢”的用钢量。

如今的王超,爬上塔吊轻而易举。在建设某重点工程的时候,他可以心不抖脚不颤地爬上230多米高的塔吊并精准操作。而最初学徒的时候,他爬个二三十米,就既不敢向上看,也不敢向下看。“爬塔吊对心理来说是个挑战吧,只能一点一点练。想跟着师傅学技术,就不能害怕。”王超说。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王超才度过了“爬高”这一心理关卡,可以顺利爬到驾驶室的位置。“师傅也不可能一直带着你,如何做到平稳度和精准度与速度的和谐统一,操作手法还是要自己领悟。”王超说。而这只是第一步。

由于塔吊属于特种设备,安全可靠度需要非常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既要准确吊装物料和构件,又要熟知塔吊设备的各种结构,随时检查发现机械问题,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持有特种工业操作证的王超在检查塔吊顶端的平衡臂时,需要来回行走于大臂根部到臂尖,由于塔吊是钢铁结构具有一定柔韧度,整个平衡臂会随着步伐一直颤抖。“到现在其实还会有点心虚。”王超实话实说,平衡臂最宽的地方只有20厘米,最窄的地方连10厘米都不到,虽然有着成千上万次作业经验,但王超依然把每一次都当做第一次,一丝不苟地按照标准流程作业。

高空作业有个共同点:因为上下一次不容易,并且要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吊装,时间无法把控,所以每开始一次作业,就意味着这一天的水、饭、如厕按下了暂停键。每当王超开始攀爬塔吊,就意味着最少6小时内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三九严寒,炎炎酷暑,都对身体极限发起挑战。然而这在王超看来都不算什么,他只觉得快乐。每当登高作业,安全准确地完成每一次操作,他都能感受到一般人无法获得的快乐:“俯瞰全城,心旷神怡!”

重大工程万无一失

王超在操作及维修技术攻坚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17年间,他始终保持勇于拼搏的精神,努力积累塔吊技术经验,严格把守安全关。

2019年6月接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的任务,他说:“有幸参建这一国家级重点项目,是我在这17年的职业生涯中一次重要的挑战”。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项目使用的12台起重设备全部是超大型起重设备,全国仅有4台的中联重科D2500-120T型起重机这个项目就使用2台。在进场安装阶段,正值三十几摄氏度的酷暑天气,为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从解析塔吊方案、塔吊基础的施工,到立塔前期的场地协调,王超工作起来每天仅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他坚持“管理水平求提高,技术能力求全面,工作方面求拓展,不足之处求改正”的指导思想,以精益求精、万无一失的态度对待每一件小事,最终以专业、精湛的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保障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媒体中心工程安全顺利完工,为冬奥服务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劳动竞赛中获得了“特殊贡献奖”和“保障服务品质,满足客户需求”的两项荣誉。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王超接到重要任务,负责人民大会堂屋面改造工程大型起重设备的保障性检查。人民大会堂正是由北京建工的老前辈们建造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再次参与改造工程,他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管是遇到风雨,还是极寒天气,他在检查过程中,对每一颗螺丝、每一个按钮、每一个安全装置都要仔细打量。因为他心里明白,大型起重设备吊装作业无小事,哪怕有一丝丝的马虎,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历经二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施工,他以零事故、零故障的高标准、高要求圆满完成了服务保障任务。

2021年初,王超担任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机械主管。工程前期完成了15台塔吊的安装工作,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按照施工节点需要陆续拆除。在此期间他每天告诫自己,一定要沉下心来,每次执行维修任务都要关注问题本质,杜绝问题发生,控制不安全因素,合理优化机械设计……日积月累,这也形成了他独到的经验。

2021年7月,作为万千建筑工人代表中的一员,王超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自豪与骄傲油然而生。他说:“每次学习都是提升自己的旅程,每次执行任务都是磨砺自己的财富。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勇夺“大工匠”桂冠

王超有一本厚厚的题集,已经被他无数次翻阅后磨破了书角,每个知识点他都要求自己必须学懂弄通,并主动延伸扩展学习内容,密密麻麻的标注笔记倾注了王超对吊装事业的专注。这是他参加2019年全国吊装职业技能大赛赛前准备时的学习资料。凭借17年塔吊职业生涯的扎实功底,和赛前全力以赴的充分准备,他在2019年全国吊装职业技能大赛中,捧回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冠军奖杯。

“其实2017年参加过一次比赛,但是当时比较紧张,对场地不太适应,名次不太好。”王超说,“2019年的那次我是打了退堂鼓的,但是领导和同事们的期待让我鼓起信心。”

虽然有着上次夺冠的经历,但这一次比赛让王超感到压力更大,甚至比赛头一天晚上几乎没怎么睡觉。当时,来自全国的200名选手参加本次比赛,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做到又快又好。由于准备充分,在笔试时,王超半小时便答完考卷,以预赛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决赛的竞技项目环节要求时间短、精准度高,6分钟内完成“水箱定点停放”“吊物杆道内运行”和“空中击落障碍物”3项比赛内容。王超最终凭借熟练的操作起升、回转和变幅系统掌握能力成为唯一顺利完成比赛的选手。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为赢得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超收获了成功。

2020年10月的一天,王超代表北京建工集团参加2020年首都建筑业产业工人技能才艺展演活动。凭借多年的操作技巧,在活动当天他操控60米高的塔吊,在没有任何信号指挥的情况下,吊运装满水的水箱在仅有1.8米宽的障碍物中间不撒一滴水、不碰一根杆地自如穿梭。在穿越障碍物后,他又非常精准地将放置在仅有6毫米厚玻璃面上的气球轻轻压爆。当气球被压爆后,现场观众的惊呼声和掌声不绝于耳。

在第三届“北京大工匠”选评中,王超有4位优秀的竞争对手。在熟悉场地的过程中,王超发挥得并不好,用他的话说就是,“该撞的一个没撞着,不该撞的全撞上了。”但在比赛中,王超完全放平心态,以轻松的状态参加评选,“就把这次经历当成与同行学习交流的一次机会。”对于王超来说,个人名次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怀着这样的轻松心态,在实操环节中,王超以高出所有选手6分的成绩,一举夺得“北京大工匠”桂冠。

人物档案:

王超,男,现任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机械管理员。他先后参与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建设、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人民大会堂屋面改造工程、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工程等三十多个大型项目的起重吊装服务配合工作,在17年的职业生涯里创造了零工伤、零事故的工作记录。2023年,他获得第三届“北京大工匠”称号。

(劳动午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来源:中工网

关键词:

[责任编辑: sdhyw]